甲午日元庚子年 日俄战争是一场群架,俄国人急什么?
甲午日元庚子年 日俄战争是一场群架,俄国人急什么?
日俄战争在台面上是一场单挑甲午日元庚子年,但在台面下,其实是一场群架。
如果把日俄战争比作一局大棋的话,那么第一颗棋子的落下,要从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说起。
甲午一战之后,清政府除了向日本赔款 2 亿两白银之外,还答应了一系列附加条件:承认朝鲜归日本控制,并割让辽东半岛。
然后,俄国就拍桌子跳了起来。
按理说,这是只涉及中日双方的事,俄国人急什么呢?那是因为俄国不仅觊觎辽东,还早就把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说准备将其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为此,俄国拉来了自己在欧洲的两个盟友德国和法国,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
由于日本在甲午一战中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所以在清点了自己的筹码之后,只能再向清政府敲了 3000 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被迫归还了辽东半岛。
虽然半岛是还了,但日本人的梁子却结下了——他们不恨中国人,恨俄国人。
然后就到了 1900 年,第二颗棋子又被埋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因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组成了近 2 万人的军队直扑天津和北京。有意思的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打着「解救本国大使馆和侨民」的旗号,好歹去的是直隶方向,而俄国却立刻发动 15 万军队大举进攻根本没有什么「义和团」的东北,随后占领东北全境。在其他国家军队都撤出北京之后,俄国没有一点要撤军的意思——就是准备赖着不走了。
眼看俄国就要实现它所谓的「黄俄国计划」,独占中国的东北全境,这回轮到日本坐不住了(清政府把消息透露给了日本)。日本拉着英国和美国开始干涉,要求俄国必须撤军。这回轮到俄国清点自己的筹码,算下来觉得和列强作对不值得,最终签署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承诺在一年半之内全部撤兵。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俄国军队。在侵占了中国东北之后,俄国还索要了最多的「庚子赔款」份额
于是甲午日元庚子年,东三省算是还了,但俄国人的梁子也结下了——他们也不恨中国人,恨日本人。
其实这两个国家互相仇恨本来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它们对领土和利益的诉求高度重合——虽然领土和利益都是属于它们的邻居的。
一个是老牌帝国主义,一个是新兴帝国主义,围绕着邻居家的那块好地,开始摩拳擦掌。
其实它们都知道,一场战争是不可避免了。之所以还不打,只是因为双方都要盘算一下自己背后的盟友和手上的筹码。
日俄战争在台面上是一场单挑,但在台面下,其实是一场群架。
以日本当时的情况,虽然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实力迅速膨胀,但要单挑堪称「巨无霸」的俄国,它心里也是没底的。好在,它的身后站着英国和美国。
英国长期以来一直把俄国视为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竞争对手,尤其担心侵占中国的东北以后,俄国会继续渗透到长江以南——那是英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区域。再加上同为岛国的惺惺相惜感,英国于 1902 年 1 月 30 日与日本在伦敦签订了同盟条约,主要目的就是共同对付俄国。
而美国因为进入中国比较晚,利益基本都已被列强分光,在试图插足东北时,好几次都被俄国拒之门外,所以也希望借助日本来对抗俄国。
俄国的背后也站着欧洲两强,那就是法国和德国。
清末被列强瓜分的中国蛋糕
法国和俄国在 1902 年同样缔结了同盟。法国对俄国的主要诉求倒不是在华利益,而是希望俄国能够对德国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德国始终保持一种两线作战的状态。
德国和俄国并没有盟约,但德国支持俄国在远东扩张。除了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有冲突外,其实德国的主要目的是对抗法国。德国最希望的就是俄国在远东大干一场,甚至直接和英国爆发矛盾,因为这样的话俄国就会把西线的兵力调到东线,从而大大减轻德国的压力。
台面下各自啦啦队的基本实力相当,那么台面上的两个拳击手实力究竟如何呢?
应该说,如果以举国之力来衡量的话,日本当时绝不是俄国的对手。
俄国当时的人口达到了 1.4 亿,拥有陆军常备军 104 万,后备役军人 375 万——这个数字别说日本,连欧洲列强看了,都心里发毛。在海军方面,俄国海军拥有 200 多艘战舰,日本海军主力舰还要向英国购买,而俄国的战列舰都已经实现自己建造(法国人设计)。
但俄国当时也面临三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军队主力都部署在西线,在东线的远东地区只有 10 万左右的兵力,海军在远东也只有 60 多艘作战舰只。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贝加尔湖段并没有完全开通,从欧洲运兵到亚洲的远东,火车需要开 6 个星期的时间,每昼夜只能开两至三列军车。
第二,俄国军队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技术和指挥水平普遍落后。有线电报电话只配备到集团军和军,师以下部队还是靠骑马甚至徒步通信。在全世界已普遍进入火药时代时,俄军不少将领还是崇尚当年库图佐夫击败拿破仑远征军的刺刀白刃战战术。
第三,俄国人非常轻视日本人,或者说轻视黄种人,称日本人为「猴子」。当时他们做出的判断是,一个俄国士兵能打三个日本士兵,在远东根本不需要打大仗,只需要做一次「餐后散步」,就可以「教训一下日本人」。
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国力逊色,但备战比俄国要认真得多。
当时日本的总人口大约为 4400 万,陆军大约 37.5 万人,战时可动员后备役为 200 万出头。海军是当时日本的骄傲,大约有作战舰只 80 艘,绝大多数都是在英国建造的新型军舰。
虽然国力和军力不如俄国,但日本当时也有三个优势。
第一,日本对俄作战蓄谋已久。从中国清政府手里拿来的 2.3 亿两白银赔款,日本把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军备。从国家开支看,日本在 1893 年到 1894 年的开支是 8400 万日元甲午日元庚子年 日俄战争是一场群架,俄国人急什么?,而到了 1897 年就增加到了 2.4 亿日元,其中军费增长是最大头。
第二,日本在中国东北战场能一下子投入超过 25 万兵力,鉴于俄国糟糕的后勤运输能力甲午日元庚子年 日俄战争是一场群架,俄国人急什么?,在俄国把主力部队运来之前,日本在东北战场能形成绝对优势。
第三,日本陆军中的很多军官留学德国,部队里也有很多德国教官,整体的战术思想和战斗素质要高于俄军。日本的军舰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精,舰队的高级军官都留学过英国,指挥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都很强。
俄国装甲巡洋舰「佩列斯韦特」号停泊于旅顺港。这艘军舰建造于 1898 年,其引擎能提供 14500 马力的动力,使它能轻易达到每小时 18 节的航速。军舰上装备有大炮 70 多门,多数为速射炮,并有 6 个鱼雷发射管。这些大炮的射程超过 3 英里(约 4.82 千米)。日俄战争期间,这艘军舰给日本海军带来了极大压力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双方都知道一场战争在所难免,而俄国希望能够拖得越晚越好,便于自己再做一些准备,而日本希望越快开战越好,在俄国尚未调集主力以及防御工事还没修好之前,一举歼敌。
于是,1904 年 2 月 8 日甲午日元庚子年,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终于由日本率先打响。
如果要把日俄战争概括一下,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三场陆战、一场海战。
第一场战役是辽阳会战,这是场颇有戏剧性的惨烈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