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 时间:2023-10-29
  •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原创: 谌旭彬 短史记

    文 | 谌旭彬

    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余姚人蒋梦麟(1886~1964),都以为中日甲午之战是以大清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因为他看到的画片甲午战争大张,就是这么画的。

    蒋梦麟回忆:

    “新年里常常有些小贩到村子里卖画片……有一年新春假期里,有一套新鲜的图画引起小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这套五彩图画绘的是一八九四年(甲午年)中日战争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画的是渤海上的海战场面,日本舰队中的一艘军舰已被几罐装满火药的大瓦罐击中起火,军舰正在下沉。图中还画着几百个同样的大瓦罐在海上漂浮。这种瓦罐,就是当时民间所通用的夜壶,夜间小便时使用的。另一幅画中则画着一群带了铐链的日本俘虏,有的则关在笼子里。中国打了大胜仗了!自然,那只是纸上的胜仗,但是我们小孩子们却深信不疑。后来我年纪大一点以后,我才知道我国实际上是被日本打败了。而且割让了台湾,我们的海军被日本消灭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高丽也被日本抢走了。”①

    这段回忆是可信的。因为类似的版画,迄今仍留存于世,可以见到。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学者蒋梦麟,曾任北大校长、浙大校长。

    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2014年5月份,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在其网站上了举办题为《绘画中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的网络特别展。展示了甲午战争期间制作于中日两国的235件版画,其中179件为日本画家作品,绝大部分为锦绘;其余56件出自清末中国画师之手(56件中有雷同者)。②

    这56件藏于大英图书馆的中国版画中,有一幅极可能便是蒋梦麟提到的那张——“画着一群带了铐链的日本俘虏,有的则关在笼子里。”也就是下面这幅《捉拿倭奸审问正法图》③。

    画中,日军士兵战败遭俘后,被清军以绳索捆绑,以囚笼关押,乃至砍头处决。与蒋梦麟回忆里的描述基本一致。

    图:《捉拿倭奸审问正法图》,右下角注明出品者是“战必胜斋石印”,左上角注明作画者是“嵩山道人”,作画时间是“光绪甲午季秋”。(点击图片可放大)

    展出的中国版画里,未发现有蒋梦麟所说绘有“几百个夜壶”者。但这些版画,与蒋梦麟当年所见类似,几乎全部是在宣传清军大胜、日军大败。

    试举几例。

    海战方面。比如,下面这张版画,从画面上虽然看不出两军胜负,但从画名《朝鲜水战得胜捷图》可知制画者所表现的乃是清军水师大败日本海军。版画署名“梅州隐士制”。左上角题记注明:

    “倭逆无故称兵犯顺,占据韩京,肆行狂悖,欺害华商。凡我朝野诸君,无不同深义愤……”(“义愤”后似仍有文字,但已受损不可复见)。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朝鲜水战得胜捷图》

    再如,下面这张《海军大胜图》,“日本海军遭到大清水师痛击”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了。版画署名“望平东馆主人识”。上中部题记写道:

    “倭逆无端开衅,不遵公法,击伤运船。朝廷震怒,立饬海军大队铁甲前往助剿,开仗于惊涛骇浪之中,烟雾腾空,杀声震雷。轰沉倭逆铁甲三艘,兵轮数艘,溺毙倭逆无数。飞电传来,共相欣喜。兹将倭逆败北情形,绘图贴说,俾天下怀忠义之气者争先快覩,略纡公愤。他日水陆并进,不难一鼓荡平,倭逆之亡指日可待。”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海军大胜图》

    陆战方面。比如下面这幅《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将日军在陆战中的“惨状”刻画得淋漓尽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清军将领左宝贵端坐骏马之上,一派指挥若定状。

    图:《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

    再如下面这张《宋刘二帅克服九连城》,画面上清军占据绝对优势,左上角题记注明:“天津来电云:倭逆攻九连城,宋刘二帅假退五十里,用引虎入牢之计埋伏地雷火炮。十月初四轰死倭兵二万。”

    图:《宋刘二帅克服九连城》

    关于台湾战场的描绘尤其夸张。在版画里,不但日军在台湾被刘永福等人率领的清军打得屁滚尿流,而且连后来的日本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1837~1922),也遭清军捕获,受审后被浇上火油活活烧死了。

    表现桦山资纪被捕受审的,是下面这幅《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画作署名“上海吴文艺斋”,并有题记说明:

    “厦门各商号来信云及,倭总督桦山氏彼(原文如此)刘军擒获。倭奴见主将彼获,随即恳请西国大员向刘帅恳,情愿出五百美金赎回。刘帅不允,定要和约见还,方可赎回耳,倘和约不还,将倭逆审明首级示众。”

    图:《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右起跪地第三人注明“倭总督桦山氏”。

    表现桦山被浇火油活活烧死者,是下面这幅署名“小芳陆士勋”的未命名版画。画中题记写到:

    “桦山氏者,倭将之巨擘也。少时游学泰西,精于测算制器等学,又深究西国军律营制,故回国后倭主即授以水师提督之任。自去年称兵犯顺以来,凡军旅之事皆桦山一人主之。其趾高气扬藐视台湾,大有一口吸尽西江水之意。不料自遇我刘大将军,而后大小数十战,无不悉坠术中,不及两月,伤亡以五万计,遂慷慨登岸,不胜愤然。一日,仅带倭军数十人,意欲探视道路,为进兵计。正巡行山径间,突有生番自丛莽中啸聚而起,以毒箭踣之,生擒而献诸刘营。将军命以棉絮渍火油,周裹其身,燃火烧之。凡忠义之士无不拍手称快。所谓桦山氏以疫死者,则倭奸之代讳之也。”

    图:火烧桦山

    总之,在这些版画里甲午战争大张,无论陆战、水战,日军都不是清军的对手;每次战役,都被英勇的清军打得落花流水。

    军事报道奇景的由来

    展出的56幅中国版画,全部属于民间商家,并无一张来自官方宣传。

    比如,绘制《捉拿倭奸审问正法图》的“嵩山道人”、绘制《朝鲜水战得胜捷图》的“梅州隐士”,虽生平信息不详,但都是长年给上海小校场的年画店铺供稿的知名民间作者(较之文人画,年画被认为上不了台面,故当时文人作年画者多不署真名)。⑤

    学者唐权对此也有过梳理:

    “就风格而言,这50余件版画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属于有传统色彩的年画,从作品的题记可知,其制作者或是批发者有‘吴文艺斋’‘筠香斋’‘文仪斋’‘沈文雅’等,皆是上海旧校场年画的知名店铺。另一类则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画面构成,都酷似《点石斋画报》中的时事画。不难想象,这两类作品都是与清末上海的文化市场密切相关。”④

    如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民间商家,是受了不实传言的误导,还是有心刻意造假?

    答案不是非此即彼的。

    (1)从画中题记里的“天津来电云”、“厦门各商号来信云及”等文字判断,这些民间商家(画师)有自己的消息源。当然,这些消息源大多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与清廷当日的信息管制政策有很大关系。

    据《申报》披露甲午战争大张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甲午战争期间,清廷勒令电报局不许向外界传递战时信息——“凡事之涉于争战者,一概不得为人传达”“苟有涉中日事宜者,决不代递”。这种信息封锁,导致《申报》在战争初期过度依赖道听途说,与《点石斋画报》等媒体一样,误以为清军所向披靡,正在朝鲜痛击日军。报道严重失真。⑥

    图:《威海卫大战得胜图》

    (2)发行这些版画的商家多在上海,发达的新闻报业足以使他们了解到时局的真实进展。但为满足市场口味,他们并不愿意依据真实事件制作版画。

    《申报》早期虽受限于清廷的信息封锁而出现报道失真,但它们参考英文、日文媒体的报道,很快就意识到了错误,并作出纠正。但与《申报》关系密切的《点石斋画报》(该画报创刊时与《申报》同属一个老板,且长期在《申报》上做广告,画报经营者可以很便利地从《申报》获取新闻讯息)却没有作出同样的更正:

    “以平壤战事为例,起初不明真相,《申报》的报道也失实;而一旦发现西文报纸登载日本电讯,知道平壤已经失守,该报立即转述 。反观《点石斋画报》,读者所能看到的,从《牙山大胜》、《海战捷音》,一直到《破竹势成》、《大同江记战一、二》等,全都是‘捷音’,不见黄遵宪所说的‘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的狼狈败退。这种差异,不全然是报馆技术能力。”

    略言之,《点石斋画报》全程跟踪了甲午战争,且有《申报》作为自己的信息源。但是,“《点石斋画报》上所有直接描绘甲午战争陆海战场景的全部图像均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史实,有些甚至彻底颠倒胜负。”⑧

    不愿意说出“大清军队不行”这个事实,主要是出于报纸销量方面的考量。这是经验之谈——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点石斋绘制了大量表现清军英勇无畏、战无不胜的版画,深受江浙市井百姓的喜爱。报社已经意识到,虚构的鸡血比真相受欢迎,也更能挣到钱。

    信息管制,加上商业逻辑,遂促成了这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晚清军事报道奇景。

    其中,最令人瞠目结舌者,莫过于关于《马关条约》的版画报道。

    众所周知,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签订“和约”的前提,是清军在海、陆两个战场均遭遇了惨败。仅就李鸿章须“屈尊”前往日本这一点,已可知此行绝非光彩。

    但版画作者们有自己的“报道诀窍”。比如,下面这幅《迎迓李傅相》,题记中竟然写道: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诸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迎迓李傅相》

    如此,李鸿章此行,不再是被迫去日本签订战败条约,而被粉饰成了响应列强的“恳请”前往日本议和。

    放大这幅版画的局部,可以更直观地体察到绘制者的“良苦用心”——画面上,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代表团成员,个个毕恭毕敬,点头哈腰;以李鸿章为首的大清打表团成员,则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凌人。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迎迓李傅相》局部

    在另一幅由“吴文艺斋”出品的《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比国钦差、俄国钦差、英国钦差、法国钦差、德国钦差、美国钦差济济一堂,紧密团结在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议和会议”周围。日本政府并将刺杀李鸿章的刺客小山抓来,令其屈双膝跪于李鸿章跟前。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

    有了同行的上述衬托,《点石斋画报》对李鸿章前往马关签约的报道,反显得“相当客观”。这幅名为《赞成和局》的版画,至少没有让日本人对着李鸿章点头哈腰(见日舰上的日军将士),而是谴责他们“多方要挟,赔款又割地”。当然,据画中题记,此画的重点,是赞扬李鸿章“大度包容”,愿意“重申和议”,这种“大度包容”折服了西方列强。为了支持李鸿章,他们“各派兵舰赴烟台严阵以待”“鸣炮为礼”,使“日方知众怒难犯”,同意签署和约。⑨

    在这场晚清军事报道奇景中,李鸿章不经意间“成了最大赢家”。

    谌旭彬:大清军队在版画里所向无敌

    图:《赞成和议》。

    注释

    ①蒋梦麟,《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P41。②唐权,《清末版画中的甲午战争》,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9月9日。③全部版画展出网址:。其余版画不再赘注。④唐权,《清末版画中的甲午战争》,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9月9日。⑤张伟,《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崛起、发展及其演变》,收录于《历史文献 第1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P330。⑥⑦陈平原,《图像叙事与低调启蒙——晚清画报三十年》,《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第7期。⑧徐沛、周丹,《清末民国画报上的战争叙事与国家神话——以中日军事冲突的图像表征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10期。⑨《点石斋画报 第12册》(大可堂版),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图119。另:湖南邵阳人蒋廷黻(1895~1965)出生时,适逢中日战争落幕。据他讲,“后来我从族人那儿获悉,邵阳乡下的老百姓若干年后才知道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并不稀奇。因为当时邵阳没有报纸,也没有邮政电信设施。”(《蒋廷黻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1,P09。)

  • 上一页: 李秉衡:李鸿章的实力派人物——李秉衡威海军港海战
  • 下一面:甲午战争(亦称)的一场战争——日清战争
  • 相关文章

  • 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与思想启蒙运动
  • 晚清重臣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千年未有之变局
  • 李鸿章:一个既有功劳又有过失的晚清名臣
  • 晚清时期湘淮的政治势力崛起:湘军中的湘军
  • :李鸿章少年遇挫,却有机缘182年
  • “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为何没有发怒?
  • 编辑推荐

  •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从哪些方面去总结?
  • 随便看看

  • 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时间是怎样的?
  •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 甲午战争(亦称)的一场战争——日清战争
  • 甲午日柱 风水堂:春冬生好,聪明有文采求胜心强
  • 甲午日元庚子年 日俄战争是一场群架,俄国人急什么?
  •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中国的原因其实都不是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