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害” 的静态与动态
一、‘害’的含义
害对合而论,为阻碍合而与其合害,不利于地支中产生的合,有破坏、阻碍之义。分吉凶两个方面。
二、产生‘害’的条件
必须有地支的合,再有另一支来破坏之,方为相害,否则不为害。
三、‘害’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由于‘害’的支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克’与‘生’。条件必须是在其它支相合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害,否则不为相合,又怎么产生的害。这个害就是冲合,为破坏合的意义。
由以上分析出‘害’的静态性与动态性是在地支相互冲、克、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参照,这里不再多述。
四、相害的地支
这里没有天干,只论地支。
地支两者之间的相合有6个,所以论相害也为6个。
1.子未相害:因子与丑合,未来冲丑,使之不合,所以为子未相害。
2.丑午相害:因午与未合,丑来冲未,使之不合,所以为丑午相害。
3.寅巳相害:因巳与申合,寅来冲申,使之不合,所以为寅巳相害。
4.卯辰相害:因辰与酉合,卯来冲酉,使之不合,所以为卯辰相害。
5.申亥相害:因寅与亥合,申来冲寅,使之不合,所以为申亥相害。
6.酉戌相害:因卯与戌合,卯来冲酉,使之不合,所以为酉戌相害。
条件:必须是先有两者之间的相合,再有另一方的冲,方为相害。否则不为相害。至于静态还是动态,可与所在作用的关系中原理等同。
五、天干相害的问题
在以前所书中,天干并没有论述到相害。但天干论与地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相害也可找到与此完全对立统一的相似处。
地支两者之间有六对合、六对冲、六对害。天干也可同理,有五对合、五对冲,每对冲可以从冲的当中找出相对应的害,但古书上及现今书上并无论述。
在实际情况应该怎样对待呢?遇见天干相合,又有另一干相冲时,可谓有害之义,实为阻隔、破坏之义,分吉凶两个方面,不必非着注意害,暂可抛开不论。
‘比’的静态与动态
‘比’的含义:为同一类五行之间的关系,分吉凶两个方面。
第一节、‘比’的结果
一、‘比’的结果(在正格中)
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种。
第一种:比多。
(1)比多为忌神:对于干支的忌性来说,比多是为忌的。
(2)比多为用:对于干支的用性来说,比多是为用的。
(3)注意其阶段性用和忌的流通转化。
第二种:比少。
(1)比少为忌:对于干支的用性来说,比少是为忌的。
(2)比少为用:对于干支的忌性来说,比的越少越为用。
(3)注意阶段性用性和忌性的转换流通。
第三种:平衡之比。
(1)对于干支的忌性来说,平衡之比只能使其产生一般性的危害作用,产生不了较大的。
(2)对于干支的用性来说,平衡之比只能产生一般性的吉性作用。
(3)注意其用性和忌性的流通转化。
小结:与前述小结原理等同。
二、‘比’的结果(在从格中)
在从格中,要按照所从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论述。总的来说:
(1)对于干支的用性,主要是从旺格时,合理的比助,越多越好。
(2)对于干支的忌性来说,主要是在从弱格中和从旺格中克、耗、泄的干支,比助多了不好,比助越少反而好。(具体方面在从格中有论述。)
比’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一、比的含义状态
单独论比,用相对论的原理来分析,有些为静态性,有些为动态性。这些是由它本身所属五行的特性来决定的。
二、比的静态性与动态性及区别、种类
与前述原理等同。
第三节、明比与暗比
静比和动比在八字中的主要表现有明比与暗比的两大类。
一、什么是明比?什么是暗比?
明比是在天干之间进行的相比;暗比则为在地支之间进行的相比。
二、明比与暗比的力量对比
三、明比与暗比的简单比较(事物现象)
原理与前同述。
静比与动比在四柱八字干支中的表现(正格)
其表现与前述同样也可分为天干、地支、干支之间的三类关系。
在第四节中,我们单独论述了五行之间的静态与动态。下面再论述就好说了。
第一类:天干相互间的比性关系
单独论天干两者之间的,静态依然为静态;动态必须有地支的辅助方可,如果地支有力阻碍天干,便不能使其成为动态性。这是由于地支之力比天干大得多的特性决定的。
比性天干的关系有五对:(1)甲与乙;(2)丙与丁;(3)戊与己;(4)庚与辛;(5)壬与癸。
静态与动态的条件与前同述。
第二类:地支相互之间的比性关系
地支由于力量较大,其动态与静态,可与上述单独论五行的原理相同。
1、寅与卯之间为静态。
2、辰与丑之间为静态。
3、戌与未之间为静态。
4、巳与午之间多趋向于静态,但也有少许的动态性,在外力引动下其动态性增强。
5、申与酉之间为静态。
6、亥与子之间多趋向于静态,但也有少许的动态性,在外力引动下其动态性增强。
第三类:干支之间相互的比性关系
一、本柱干支相比
有年柱、月柱、日柱、时柱计4个种类。
本柱干支的比性,由于具有直接性,所以具有动态性,只是动态性的比例程度不同。
本柱干支直接比和的有:①甲寅,②乙卯,③丙午,④丁巳,⑤戊辰,⑥己未,⑦庚申,⑧辛酉,⑨壬子,⑩癸亥。
在外力引动下为有力而动能增强其动态性。
本柱干支间接比和的有,在此主要是指天干和地支藏干本气的比和。
二、本柱干支和临近干支相比
本柱干支和临近干支相比及隔柱干支相比。
原理同生,请参阅前述,在此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