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 时间:2023-08-19
  • 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甲午战争爆发已122周年。122年前,日本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大幕,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的漩涡。你是否知道,鞍山地区曾是中日兵戎交接的主战场。日前,笔者在鞍山各地探访了大量甲午陆战的遗迹,采访了鞍山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为您还原122年前的那场战争。

    陆战最大战役在海城

    海城因为是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甲午陆战中,海城成了日本与清政府争夺的焦点。

    1894年6月,日本侵略朝鲜。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应朝鲜要求出兵,日本不宣而战。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开始向岫岩方向进攻。

    这是海城市档案局专家拿出的一本1987年出版的《海城县志》,其中对甲午战争海城陆战有详细的记载。中日宣战后,10月24日,日军越过鸭绿江,向清军沿江防线发起攻击。11月19日,岫岩被日军占领。12月9日,日军从岫岩向析木城进犯,清军寡不敌众,退出析木。12月13日,日军大队向海城发起攻击,清军无力抵抗弃城向牛庄、辽阳退去。当日中午,日军占领海城县城。海城被日军占领后,清政府为了拔掉日军钉在辽南的据点,决定收复海城。《海城县志》记载,清政府调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和四川提督宋庆等各军达170余营,从1895年1月17日至3月3日,五次收复海城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持续一个半月的时间,最大的一次反攻清军达6万余人,但虽经清军将士英勇作战,均未成功。

    鞍山市档案局专家介绍说,这五次清军会攻海城是甲午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集中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陆战。在五复海城的过程中,清军军纪严明、奋力拼杀,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遏制了日军侵略势力的迅速扩大。

    在鞍山市档案局,至今仍珍藏着10张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老照片,真实再现了当时海城和岫岩的面貌及甲午陆战的惨烈残酷。鞍山市档案局的专家介绍,这些照片均是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随军记者在日军占领海城、岫岩地区拍摄和绘制的。除了照片,笔者在专家的指引下试图在海城寻找当年甲午战争的遗迹,但没有找到。海城市档案局近期也配合辽宁省有关专家对海城甲午战争的遗迹进行了调研,但海城境内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甲午战争当年留下来的实物遗迹。

    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牛庄太平桥 当年日军从桥上攻入牛庄

    5000湘军血战牛庄

    “湘水精英抗倭眠北土,中华儿女卫国枕河山”,在海城市牛庄镇,提起这句楹联,不少老人仍能朗朗上口。因为,甲午战争中的牛庄巷战,让牛庄与千里之遥的清湘军统帅魏光焘的故乡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结成了姊妹镇。

    牛庄是辽南地区最古老的城镇,也是东北地区最早开放的商埠,是辽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就在这个小镇上,甲午战争陆战场最惨烈的战役牛庄保卫战,在1895年3月4日打响。

    在清军集中力量围攻海城的时候,1895年3月2日,日军佯攻辽阳,光绪帝急诏吉、黑两省将军率部北进保卫辽阳。3月3日,日军没有北进,反而直接迅速南下直奔牛庄。离牛庄最近的只有湘军武威军统帅、新疆布政史魏光焘和湘军道员李光久部,魏光焘急率主力赶赴牛庄防守。3月4日9时开始,魏光焘率领的3000湘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寡不敌众被迫退入街巷,随后李光久率2000余人前往增援,清政府的湘军以5000人的兵力与日本侵略者11800人的兵力交锋,最终湘军几尽全军覆没,散尽最后的光芒后在牛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24小时的陆战也成了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惨烈、最残酷的战斗。牛庄保卫战后的几天内,甲午战争陆战基本宣告结束,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进入牛庄镇的镇口,一块甲午战争陆战场遗址的石碑立在路旁。这块由牛庄镇政府2004年8月立起的石碑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牛庄保卫战的情况。战场遗址周围已尽是民居,看不见当年的影子。进入牛庄镇内,这座古镇至今仍保存着不少百年的民居。在牛庄镇政府内,已退休的侯瑞华、王一堂和董国庆正在编纂新版的《牛庄镇志》,他们收集了大量与牛庄保卫战有关的资料。

    鞍山市档案局珍藏的一张名为“失守的牛庄”的老照片,成了牛庄保卫战非常少见的图片资料。这张照片反映的是1895年3月4日,清军在牛庄与日本人对峙,清军据守的酒坊被日军爆破的情景。而在鞍山一位收藏家手中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一张日本出版的画册里,牛庄保卫战被写成“牛庄壮烈市街战”,里面的插图是日本侵略者在牛庄与清军进行街巷战的场面。

    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1895年3月4日清军据守牛庄与日军巷战 这是酒坊被日军爆破后情景

    作为牛庄镇内唯一一个见证了那场战役的建筑,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160多年的太平桥,至今仍保存完好。王一堂对记者说,甲午战争时期,想进牛庄,必须走太平桥,清军在太平桥附近布防,日军数次攻打,才将清军防线击破,清军因寡不敌众退入街巷。虽然经历了炮火洗礼,太平桥至今仍岿然不动,只留下了桥柱上斑驳的石坑在讲述战争的惊心动魄。

    牛庄镇政府内,精心保存着一张“中日甲午陆战日军军用牛庄地图”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地图上牛庄镇内的每条路甚至每个水井都清晰可见。

    牛庄保卫战发生之后,清政府于1900年在牛庄最为繁华的西门外修建了“湘军阵亡纪念坊”,后于上世纪40年代被日伪政权拆除,现已不见了踪影。有见过的牛庄老人将纪念坊的形状画了下来,留在了《牛庄镇志》中。为了永久纪念这段历史,目前,牛庄已将中日甲午陆战纪念馆列入了规划,并打算在主路口处重筑“甲午战争湘军纪念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倭夷犯”三个字被日本人去掉

    将士感慨镌刻千山

    千山王尔烈书房正对面的一座小峰镌刻着“屏藩独峙”四个大字,千山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说,这四个字是甲午战争时期的辽阳知州徐庆璋所题。据史料记载,徐庆璋当时带领辽阳百姓抗击日寇半月之久,这些民团携助清军防衬辽阳起了重要作用,最终阻止了日军夺取辽阳的阴谋。甲午中日战争后,徐庆璋游历千山龙泉寺时,心中感慨万千,于是题下“屏藩独峙”四个字,下面并刻有注文,写的是“甲午冬,倭夷犯辽,大军未集,予号召民勇,独扼凶峰。幸叨天子威灵,得保危城。今和议已成,江山如故,游览至此,见斯石挺然特立,障蔽千山,因题四字,以志感云。”

    石刻字迹历经100余年仍很清晰,但唯独“倭夷犯”这三个字不见了踪影。有关专家说,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人凿掉的,但这些文字在《辽阳县志》里仍能找到。据市档案局专家介绍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屏藩独峙”的大意是,卫国护疆的大臣像此石一样挺立,独自支撑危局。徐庆璋当时没有援军,独自抵抗日军,实属不易。

    千山甲午陆战的遗迹不只这一处。千山天上天景区,有一处悬崖峭壁名为万岁峰。上面依稀可见“依克唐阿”的字样。这座山峰原名为“将军峰”,石刻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光绪丁酉年(1898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题,内容为“攻凤攻海,功成一篑”。1931年,日军侵略东北后将此字铲掉,改刻“日满一德一心”。新中国成立后,易名万岁峰。该专家说,依克唐阿本想继续攻打海城,收复失地,认为稳操胜券,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议和,他充满遗憾,于是写下了这几个字。

    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屏藩独峙“位于王尔烈书房附近

    千山无量观,原来还有一通“依将军碑”,但现在不见了踪影。《鞍山碑志》记载,这碑刻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碑文记载,依克唐阿将军在甲午战争中,率精兵万人大战日本侵略军,使日军终不能越千山一步。正准备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时,清政府下了停战书,但依将军与将士誓杀侵略者的决心不变。

  • 上一页: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 下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 相关文章

  • 2012 年电影甲午大海战:陆毅、夏雨等明星演绎历史战争传奇
  • 甲午大海战:讲述英雄为捍卫民族尊严而牺牲的历史故事
  • 2024 年二月初二出生的人命运如何?丙辰日柱命局详解
  • 甲午日与丙寅日合适吗?甲午日柱婚配表解析
  • 1990 年 2 月 18 日 4 时出生的八字命理分析
  •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 编辑推荐

  •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从哪些方面去总结?
  • 随便看看

  •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从哪些方面去总结?
  • 甲午风云观后感:慈禧花1891金修颐和园
  • 甲午年甲戌月壬戌日八字 1998年10月14日出生的宝宝是什么命?
  • 甲午午时的特点及十二时辰的历史文化意义
  • 《乾甲午》凶神有制为吉的人
  •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