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 时间:2023-08-19
  •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一种战败,是国家战败;一种战败,是政府战败。

    一战中的德国,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再打下去,德国人民就要饿死。所以,德军虽然还在征战法兰西,但德意志只能认怂投降。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打废,国家打废。再打下去,天皇哪知道美国人有几颗原子弹。所以,与其亡国灭种,还不如赶紧投降。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这是国家战败。国家战败,不投降会咋样?会灭国,就这么简单。

    1866年普奥战争,开战之前,欧洲各国普遍认为奥地利必须赢、普鲁士必须死。奥地利帝国,可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底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普鲁士算个什么东西?但是,一交手,奥地利那叫脆败,是真打不过,总共扛了7个礼拜,然后投降了。

    1870年普法战争,情节差不多。19世纪初,法国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打遍整个欧洲。法国陆军必须是欧陆第一强军。当时的拿破仑三世从骨子里瞧不起普鲁士。但是,一交手,法兰西也叫脆败,对普宣战45天后投降。战败赔款比中日甲午战争的赔款还要多。

    但是,奥地利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是国家战败吗?如果不投降,会被灭国吗?奥地利和法兰西即便再脆再怂,也不会在六七个礼拜内被灭国。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所以,奥地利和法兰西,距离亡国还早着呢。既然国家不会亡,为什么要投降?

    再不投降,两国的皇帝大概率被抓了俘虏,两国的政府肯定要倒台清算。而当时的拿破仑三世,基本已经是普鲁士的俘虏了。

    这都是政府战败。

    国家战败,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亡国灭种加政府倒台。这是最惨的结果。而政府战败呢?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只是执政的政府、现在的这伙统治者不行了,是他们认怂了。却顺带着国家一起认怂了,但国家并没死、还活着。甚至,有的情况下,国家并没战败。如果换个政府、换个皇帝,国家还能继续打。

    普鲁士发飙了。它不仅要抓了人家皇帝、打垮人家政府,还要灭了奥地利和法兰西,这个可能吗?

    普鲁士没有吞并两大帝国的野心。法兰西帝国不论,只说奥地利,说德语的人口是主体民族。然后问:普鲁士能兼并奥地利吗?

    你就是把奥地利送给俾斯麦,他都不要,吃不掉也消化不掉,关键是不想吃。普鲁士从始至终都打算建立一个小德意志,连南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和汉诺威都不想要。所以,灭国奥地利是没影的事。因此,奥地利战败、法兰西战败,只能是政府战败、皇帝战败,而不是国家战败。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然后,再看中日甲午战争。

    先问一个问题:日本能够吞并当时的大清吗?

    甲午战前,日本的常备军是63000人、预备兵是23万人。这是极限。但这个兵力规模,别说撒到整个中国,就是撒到朝鲜和中国东北也不够。关键是日本的国力不支持。甲午战争,对于日本,叫越海征战。把这个规模的远征军队派出去,要花多少钱?

    太平天国时期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太平军在鼎盛的时候到达过五十万,而且全在本土作战。但是,大清亡国了吗?清朝是无能、八旗是腐败,但不需要他们动手,曾国藩的湘军就给搞定了。

    所以,越海征战的日本,无论是兵力规模还是国家实力,都不足以灭国大清。此时的日本,勉强可以类比欧洲的普鲁士。

    那日本为啥打仗?

    1887年的《清国征讨策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详细蓝图。就战争要达成的直接目的来看,这个蓝图给出的答案,只是城下之盟。即: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欲使清国乞降于阵前,以我海军击败彼之海军、攻陷北京、擒拿清帝。

    但就长远来看,这个蓝图也是一种分裂中国的狂妄,如:

    要将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之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以及第二项所列之地区划归为本邦版图。

    这是日本要拿到的地方。但这就扯大了。因为你日本这是打算要了满清一族的命。清朝即便打到当裤子,也不会答应这种领土要求。所以,不说是狂犬吠日,也只能说是长期目标。而在长期目标中,日本认为大清应该被削成啥样,才合适?

    将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与清朝,令其在满洲独立,在清国本部。

    日本人相当了解中国历史,你满洲人才是侵略者,所以大清应该从哪来回哪去。那其他的地盘怎么办?

    则迎明末后裔建立王国,割与扬子江以南之地,使之成为我之保护国,以镇抚民心,在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行立一王国,使之为我所属,在西藏、青海天山南路,立达赖喇嘛,在内蒙古、甘肃省之准噶尔,选拔其酋长或人杰,使其为各部之长,且受我监视。如是分割十八省,在满洲立一国,区划西藏、蒙古,平均其力。

    日本人都准备请出明朝后裔了。所以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长期目标,一定是分裂中国。但是,指望甲午中日战争完成这个任务,却不现实。

    打仗还是要看军人怎么说。日本军人,主要是参谋本部的少壮派官员,这些人分别写了进攻中国的六个方案。

    这六个作战方案,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构想是:以联合舰队击败北洋舰队,取得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然后占领旅顺和大连湾,深入辽东半岛;占领威海卫,夺取山东半岛;最后经山海关直逼北京。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这六个方案的构想,最为接近甲午战争的发展态势。但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还是直逼北京,换取城下之盟。

    为什么不能进一步,攻下北京、抓了皇帝,然后实现《清国征讨策案》的长远目的?

    这不可能。

    以《中国近代军事史》的资料:日本陆军总共7个师团,计14个旅团,兵力12万人,这应该是动员之后的兵力,加上后备兵力,日本可动员23万人。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实际出征的兵力在17万到18万人之间。

    这就是极限。但能不能再多一点儿?

    人还有、兵能招,但枪炮装备以及后勤运输怎么解决?军队要从日本本土运到中国,这个成本太高。日本是这幅德行,那清朝呢?清朝光练勇就可调动35万人。

    马关议和的时候,日本甚至调动了东京湾和下关海峡的守备部队去进攻澎湖列岛。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赶紧上书大本营说:“大举远征,防卫尽撤”、“第三国(指俄国)虎视眈眈”。

    啥意思?你们倾巢而出了,俄国来了,咋办?关键是日俄关系一直不好。

    1891年大津行刺案,一个叫津田三藏的愣头青,差点儿刺杀了俄国皇太子。这个皇太子就是尼古拉二世,在1894年当了沙皇。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俄国人在这个时候捅你日本一刀,怎么办?当年你干我家沙皇、今天我揍你家天皇,这不过分吧?

    这就是日本人的国际危局。而中国战场上,也不怎么样。

    1894年10月,日军轻取九连城重镇,清军望风而逃。日本人在《日清战争实记》是这样记载的: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而日本随军记者甚至感慨说:“东西旦夕相望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

    日本人的描述竟然是这种脚本:兵临中国如王师驾临,而中国百姓竟箪食瓢饮以迎王师。

    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还有旅顺大屠杀?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有些话,你一定要看是谁说的,以及他为什么这么说。肯定是日本人说的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而且是怎么好听怎么说。为什么日本人会这么说?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大清要在条约中自称中国,但日本坚决不同意。日本认为你满清本来就是占据中原的夷狄,现在又被我打成这样,还怎么好意思自称中国。

    言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我们才是中国、大清是夷狄。正是因为这种古老的意识形态,所以日本人才会把战争中的自己描述成中国百姓要箪食壶浆的王师。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但是,中国人真把日本当成王师驾临吗?

    并没有。日本进攻辽东的时候,当地猎户两千余人加入了依克唐阿军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是,“其中多能战之士,先后斩倭二千余名”。1895年1月,辽阳民团奋勇出击,致使日军不敢轻进。而岫岩州(今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煤矿工人以及村民,还组建了乡团,自发抗击日军。

    这就是民心可用。如果都是这个样子,日本别说什么长期目标了,就是兵临北京也不可能。我们往往依据地图来评估形势,但地图恰恰误导了我们的评估。

    野田正彰写的《战争与罪责》,里面有很多侵华日军老兵的战地描述。其中一个日本军医说:日军占领了太原,却只是占领了太原一座城,太原城外全是危机和仇恨,动不动就有日军士兵被弄死。

    这才是真实的情况。你的确占领太原了,但太原能成为你的根据地吗?不能,只是负担。所以,占领旅顺的日本也差不多是这种窘境。否则,你根本解释不了日本人为啥要屠城。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既然民心可用,那么,大清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呢?跟日本人打,死磕到底,打不死他们也能累死他们。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还能打,但国家已经废了

    问大清为什么投降,也应该问一下奥地利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为什么要投降。不投降、不赶紧结束外战,本国政府就要倒台、本国皇帝就要下台。

    对于国家可以不投降,咱们还能死磕。但对于皇帝,不投降就得死;对于政府,不投降就下台。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既然大清可以投降,那日本一定见好就收,它跟普鲁士的套路必须是一样的。至于灭了大清、把大清赶回满洲甚至肢解中国,这些只能是想想。

    帝国最关心什么?政府最关心什么?帝国最关心皇帝是不是自己,政府最关心权力在不在自己手中。

    大清可以继续打,但打下去的结果:

    一个是日本累死了。这时候,谁能保证沙俄不动手、英国不动手?在日本抢到的殖民地,那也是殖民地。

    一个是大清倒台了。忠顺的科场举子,大清的预备干部、中国的地方缙绅,居然搞了公车上书。接下来,凭啥不能换个皇帝、换个朝廷。

    大清是帝国,他的思维范式跟法兰西和奥地利,如出一辙。简单说就是:宁愿割地求和,也要忍辱偷生、委曲求全。而且,大清的逻辑,更为不堪。

    钱穆认为满清是一个落后的“部族政治”。什么叫“部族政治”?就是为了维护小团体部族的利益,而死死抱住旧制度不放。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足以解释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大清。因为大清不算弱者也没被淘汰,而它却被打败了,成了生存下来的弱者。那应该怎么解释呢?

    群体中的自私打败无私。无私的群体打败自私的群体。除此之外都是注解而已。

    所以,这就是一种群体中的自私。近代中国,在对外战争中一直吃亏,根子就在这里。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大清朝就不能跟外边打仗,但凡打仗必须吃亏。李鸿章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却只有尝到战败的苦果后才会认识到。

  • 上一页: 陪你学常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520天)
  • 下一面:甲午陆战最大战役:海城五次清军将士英勇作战
  • 相关文章

  • 大清铜币收藏价值与潜力分析:龙文化的传承与市场前景
  • 探讨中国铜元版别学习系列十六篇:湖北中心鄂特色龙
  • 丙午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见证清江浦的鼎盛与变迁
  • 大清铜币:清代机制铜圆的历史与价值
  • 河南铜元局:从光绪元宝到辛亥大清铜币的铸造历程
  • 大清铜币:历史悠久、版式繁多,具有收藏价值的流通货币
  • 编辑推荐

  •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从哪些方面去总结?
  • 随便看看

  •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中国的原因其实都不是这是什么?
  • 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时间是怎样的?
  • (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历史的必然一中高一
  •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