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古同“徳”
:德,古同“徳”
(853)
德字详解
下午放学,卜老师告诉我,学校迎门石上“立德树人”的“德”像一个错别字,少了中间的一横。我很吃惊,连忙百度搜、请高人,原来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德,古同“徳”。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德,由彳(chi)、十、目、一、心组成。甲骨文德字是一只眼睛在看木桩的影子运行。金文德字是更形象,左侧两划表示行走的意思,右侧上部一竖叠加一点,表示星(还表示太阳照在木桩上),右侧中部是一只眼睛在看德字五行,右侧下部是心。整个德字的含义,就是站在天文观象台中心点用眼睛观看七曜的运行。
后来德引申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德字五行,相遇相当之义。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平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
“德”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左边是“彳”(chì),它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右边是一只眼睛:德,古同“徳”,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只是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这时的人们又给“德”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小篆的形体结构基本沿袭了金文的形体结构,楷体的形体又沿袭了小篆的形体。
德字释义有七层:一是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例:德才兼备。二是情义;恩惠德字五行,例:感恩戴德。三是心意;信念:德,古同“徳”,例:同心同德。四是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五是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各不相离。”六是德国的简称。七是姓。
“德”字在现代汉语中多表示“道德”之义。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品行”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先人在创造这个“德”字时也是费了一番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