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 中医对肝的认识
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 中医对肝的认识
中医古籍描述肝的位置。如:肝在右胁。北宋明金士英《五藏图考》《奥西番五藏图》显示肝在右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脾在左。元华伯仁《十四经》云:“脏腑在右肾右前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 中医对肝的认识,胃附于脊椎第九椎骨。”明李奇《医学导论》中说:“从膈上,右侧附肋。下部……也与膈相连”。虽然与现代“肝”十分相似,但对肝功能的讨论与现代“肝”不同。但不得不感叹的是,肝脏的功能是用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概括出来的,是现代医学对肝脏功能的高度生动的总结。现代医学中肝脏功能强大,肝脏参与三大物质的消化代谢;肝脏还可以通过在消化道中产生激素来促进胃肠蠕动;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是人体排毒的主要场所。中医对“肝”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肝木的性状;二是肝脏的疏通功能;三是肝根,灵魂之家;四是肝,将官之所想;五是肝藏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针灸科 王新宇
肝木的特性。在自然界中,水是最重要的,水之后无疑是木头。中医赋予肝以木之性,尤其突出了活肝的重要作用。木本身具有春发、夏旺、秋收、冬蓄的特性,充分揭示了阴阳的生命特性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万物的生命特性。森林无疑对大自然至关重要。因为森林的存在,保持了气候的稳定和降雨的稳定。它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防止表面过热并很好地保持水分。这对人体功能有很大影响。 “厥阴为病,止渴。”学中医的人一定知道这句话。 《伤寒论》中,“渴”的地方很多。六经中,太阳口渴,太阳口渴常伴有小便不利;苦涩伴随头晕;阴多不渴,再渴也无欲饮;少阴口渴有一个冷酷的形象,唯有绝阴口渴,再多的水也不能解渴,即使大量摄入。水很快就消失了。这类似于生态环境恶劣、森林消失、地表水无法维持、干旱现象。当森林茂盛,地表湿润,森林枯竭时,土地变成沙漠化,地表硬化。保持木能强,脾土肥,土为活土,治人体。
肝主疏,肝主疏,包括很多内容物,胆汁的排泄,乳汁的分泌,经痛,精液的排出,都依赖于肝的疏通功能。肝脏,而更重要的疏通则体现在对食物的消化。另一方面,土在木中,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完全依赖于肝脏的正常功能。木材与土壤的关系完全符合现代生化理论。
肝的藏血功能,与“神之居”、“四肢之根”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中医的体阴和用阳。唐王兵评论《素问》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行经络,人静则血归肝。哪个?肝主肝。”血海。”它的血流量随着不同的生理条件而变化。人在休息和睡觉时,血液回到肝脏,在运动和清醒时,血液从肝脏流出。故《素问·五脏相》曰:“人卧,血归肝。目受血能见,足受血能行,掌受血。并且可以握住,手指接受血液并且可以吸收。”肝脏储存血液。如果你有足够的,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心气行血,也有赖于肝气的畅通,血液的进出顺畅。所以《血证》说:肝主藏血,血生于心。在下降的细胞中是血海。至于全身的血脉,血海始终被视为混沌的掌控者。肝经主治其本,肝藏血。只要能蓄,肝属木,木气奔流,行不通,郁气不抑,血管通畅。肝血充足,脏腑变化自如。这导致了罢工的起源。有些书将罢工解释为极度疲劳。我认为将其解读为刘立宏《中医思考》中的极端变化更为贴切。更能概括肝的变化,属于风的特点。肝主疏通,是指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气机运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同时调节情绪精神的功能。灵魂,据《灵枢·本神》说,“与神同行的人称为灵魂”,灵魂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肝气郁结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异常。抑郁、噩梦、狂躁应该是灵魂紊乱的成分。如《灵枢·本神》云:“肝悲则伤魂,伤魂则狂健忘。”失眠,很多人都是从心脏开始的,考虑到肝脏是临床效果的基石。
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奇妙巧合之一就是肝脏的功能。这句话可以在《苏闻灵兰秘典》中找到。将军,内聚兵,外战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 中医对肝的认识,中谋,决胜千里。由此可见,肝脏是用来平息内乱,消除邪恶的。中医治人中医五行理论肝属于什么,如国,有文官,也有武将。文官发现不良现象后,武将平定叛乱,惩恶扬善。此时,你能想到现代免疫理论中的清除系统吗?众所周知,在现代免疫理论中,有一个由淋巴细胞、补体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清除系统,可以杀死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病原体。这与肝脏的一般功能非常相似。对中医肝脏与现代医学脏腑相关性的研究也证实,中医肝脏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还利用我们的发现尝试治疗多种免疫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我们从中药入手,软化肝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当然,免疫识别系统也有问题,在中药中也可以找到。我们将在中医对脾的认识中进一步讨论。
总之,通过对中医肝的了解,我再次感受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自然唯物主义。发现中医精髓,科学应用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有很大帮助。